来源: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】
阅读提示
在叶欣瑞的努力下,牧场在2017年就通过无公害认证,还获得浙江省“美丽牧场”、浙江省十佳畜禽养殖企业、浙江省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等荣誉。
大学毕业,从大城市回到农村养牛是一种怎样的经历?青田95后小伙叶欣瑞就做了这样一个让人“大跌眼镜”的选择。2015年,叶欣瑞从上海回到青田老家帮父亲养牛,7年间他从一窍不通的“门外汉”,到如今看病、接生、繁育样样精通的“多面手”,还创新了生态养牛模式,发动村民种植牧草、回收秸秆、代养牛犊,带着乡亲们过上共富的“牛日子。”
回乡养牛,攻克技术难题
“我决定回来养牛的时候,瞒着所有老师和同学,怕他们笑话。”叶欣瑞有点不好意思地说,2015年,他念完大学后,原本找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,但为了帮助当时创业养牛的父亲减轻负担,于是回到了老家季宅乡皇山村。
叶欣瑞在大学主修商务英语专业,刚开始养牛时完全是个“门外汉”,因为缺乏技术支持,他回乡养牛的第二年就栽了个大跟头。“2016年,我和父亲到吉林运了70头牛,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,但因为路途遥远,运回牧场后17头牛病死,造成了极大的损失。”
“加上运费,每头牛的成本是一万元,牧场一下损失17万元,相当于那一年我们完全没有了盈利,一家人干得十分艰难。”痛定思痛,叶欣瑞下决心要攻克技术壁垒。
一开始,养殖场没有网络、没有电视,为了方便学习,叶欣瑞安装了无线网络,购置了电脑,白天早起割牧草喂牛,晚上学习技术到深夜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叶欣瑞逐渐吃透了养牛的种种技术和疾病问题,并在2019年开始尝试繁育。
“以前我们从外地买牛,很多牛会出现应激症状,如果不及时干预,容易生病甚至死亡,风险比较大。”叶欣瑞说,他想通过自主繁育解决这一难题,但第一次尝试就遇到了母牛难产问题。经过多方学习后,叶欣瑞才知道选育的品种牛因为牛犊体积大难产率很高,在生产时需要人为助产。
“助产时要把手伸进母牛的子宫,调整小牛的胎位,帮助它顺利生产。”叶欣瑞说,起初经验不足,他只能判断母牛大致在某一天生产,于是就搬了张躺椅,整夜守在母牛身边,“现在基本一眼就能看出母牛上半夜生还是下半夜生,村里谁家的母牛难产了,都会来找我接生。”
去年,叶欣瑞又攻克了人工授精冷配技术,成为全市首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养殖户。“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自主繁育一些国外的品种,比如我们正在繁育的安格斯、西门塔尔等,极大改善了我们牧场的肉源品质。”
绿色养殖,把“青田牛肉”推向市场
“刚回来养牛的时候,我计划用5年时间把牧场规模做到全市第一,然后回到上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”如今,叶欣瑞提早两年实现了当初的目标,但回顾这一路的创业历程,他却觉得“放不下”,想继续把牧场做大做强。
创业之初,瑞乐牧场只养了8头牛,经过几年的经营,如今牧场年年存出栏肉牛近300头。养殖规模扩大了,牧草供应成了一大难题。为此,叶欣瑞和父亲远赴云南,引进试种了十几个品种的牧草,最终选择了品质好、效益高的皇竹草。
“皇竹草生长周期较短,一年能收割四次,而且种植方便,不需要特别的管理。”叶欣瑞说,牧场以每亩200元的价格向附近村庄流转了100亩荒地,专门种植牧草,不仅增加了土地利用率,每年还能为村集体提供一笔收益。
与此同时,叶欣瑞还号召村民种植牧草,牧场将以每吨370元的价格回收。“一亩地能产出10至15吨牧草,每亩地大约能为农户增加四五千元的收入。”叶欣瑞介绍,同时牧场还会回收农户手中的水稻秆,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,将秸秆进行回收利用。
大面积种植牧草,对体力要求很高。叶欣瑞坦言,一开始体力完全跟不上。“每天最辛苦的事情,就是忙活田里的牧草。”最近他每天凌晨5点起床收割牧草,中午喂牛,傍晚又开着机器去地里,一直忙到天黑。
尽管辛苦,叶欣瑞还是致力于将牧场打造成一个高效、生态、循环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闭环养殖产业链,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健康绿色高品质牛肉。在他的努力下,牧场在2017年就通过无公害认证,还获得浙江省“美丽牧场”、浙江省十佳畜禽养殖企业、浙江省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等荣誉。
如今,依靠着高品质的口碑,牧场的牛肉通过互联网,建立起多个持续有效的农产品销售渠道,“我们的销售渠道以网络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为主,同时通过微信群和生鲜门店销售。”叶欣瑞说,目前牧场的牛肉统称“青田牛肉”,他计划先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供应商,然后再考虑打造自己的品牌,将青田的牛肉推广到更大的市场。
新厂房开工建设,带领乡亲奔向共富
“每年代养两头牛,每天上山顺手割点牧草,喂两次牛,养大了牧场还能包回收,一年下来一头牛能挣6000元呢!”村民叶奶奶高兴地告诉记者,自从村里开了养牛场,村民们的钱袋子实打实地鼓了。
前年,叶欣瑞的牧场推出牛犊代养项目,村民只要交5000元保证金,就能代养一头牛犊,第二年牧场以每斤10至15元的价格回收。“这个模式既能扩大牧场的存栏量,又能带动村民增收,是个一举两得的发展模式。”叶欣瑞说,目前,牧场雇用了五个固定工人,附近村民也会临时参与牧场工作,每年的劳务工资支出大约有三十多万元。
开始自主繁育后,原来的牧场已经不能满足养殖规模的扩大,牧场扩建迫在眉睫。这项富民产业同样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,2020年,瑞乐牧场扩建项目获得1000万元的投资。“县财政强村富民资金出资500万元入股牧场,乡里的强村公司和牧场同时投资500万元,牧场按总投资额10%固定分红每年返还给村集体,以此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。”叶欣瑞介绍。
近日,瑞乐牧场扩建项目正式开工,一座三层高的楼房拔地而起,建成后这将是全省首个以楼房养牛的项目。“新厂房配备了一系列智能设备,可以实现环控、温控、饲控三大类数字化管理,还能节约近一半的人力。”叶欣瑞介绍,作为全市最大的山区规模化养殖场,新厂房投入使用后,总存栏量可达550头,牧场的规模也将有质的飞跃。
青春逢盛世,奋斗正当时。“科技和人才是农业发展的基础。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青春力量,如今丽水正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,希望在一揽子好政策的支持下,更多年轻人回到丽水,将家乡发展得更好。”叶欣瑞说。
本文来自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ID:jrtt